導語:與王剛對話,有點像是在翻閱一部關于中國拍賣的歷史書。作為1994年就開始從事拍賣的中國首批拍賣師,20年來拍賣圈的點點滴滴都印在了他的記憶中。
1994年,北京翰海拍賣會在保利劇院舉行,兩層的大劇院被擠得爆滿了,其中九成是看客,一成是買家,而這些買家全來自境外。聽說估價兩千的東西可能會以五萬員賣掉,所以好多公司的人都來觀摩。這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場面,人氣的爆棚也凸顯了不少運營上的漏洞。一個記者在報道中這樣總結當時的拍賣:一流的拍品,二流的組織,三流的拍賣師。那場子上“無知者無畏”的“三流”拍賣師正是后來大名鼎鼎的王剛。
就像拍賣錯了不能回頭一樣,王剛自從那次拍賣開始,在拍賣師的路上,一直沒有回頭,一路向前。
據(jù)王剛講述,第一次做拍賣師,很有一種 “趕鴨子上架”的感覺,因為那時他已經(jīng)不在文物公司,為什么選上了自己,直到現(xiàn)在還是很好奇。
當時可供翰海選擇的人選很多,比如主持人、演員等。但考慮到今后拍賣事業(yè)長期的發(fā)展,需要有專職的拍賣師;找一個外國的拍賣師來國營企業(yè)拍賣,這并非國家的榮耀;可以從香港、臺灣請拍賣師,但費用相當高,并且時間上不能保證。綜合考慮,最穩(wěn)妥的辦法就是培養(yǎng)一個自己的拍賣師,而且這是瀚海的第一場拍賣。這個人選最好能熟悉這塊業(yè)務,另外要有長相、有口才以及有平和的心態(tài)、最好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(因為當時的買家有九成來自境外)。
如果說王剛是匹千里馬,伯樂就是當時瀚海公司的總經(jīng)理秦公。秦公對王剛在文物公司的表現(xiàn)十分滿意,對其人品和能力也有著充分的信任,故極力邀請對他,并做了很多思想工作,而且給了半個月的時間考慮。直到最后,王剛才放下心理包袱,勉強同意。
接下這個任務后,王剛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拍賣知識如此匱乏。于是拍賣公司火速請到拍賣圈的大家張宗憲為他作速成培訓。當時的拍品檔次高、價格便宜、組織松。王剛上臺之后,腦子一片空白,上下這么多人要照顧到,快了會出錯,所以緊緊把握慢這個原則,就這樣開始了第一場拍賣。這也就成了那個記者說描述的“三流拍賣師”。
王剛笑談道,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,自己如果不干了,就一輩子讓人稱為三流拍賣師,所以干脆堅持了下來。這一堅持,就是這么多年。
那時拍賣師分兩種,一種是專職在一個公司做,另一個就是在各個公司之間跑。當時只有六家文物類拍賣公司,也只有他們擁有自己的拍賣師。再后來其它拍賣公司相繼成立,文物拍賣、專家、資金等問題都能解決,但拍賣師人員緊缺,所以會邀請其他公司的拍賣師幫忙。因為當時翰海并未每月發(fā)放王剛工資,所以這些公司都請他去,他也因為有了更多的鍛煉機會。拍的多了,久而久之,大家形成了一個印象:拍賣師就要像王剛一樣。
對于自己沒有成為一家公司專門的拍賣師,王剛并不后悔,反而回想起來感覺十分欣慰。想必,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拍賣帶給他的人生體會,一定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。
個人履歷:
1969年, 17歲的王剛插隊到黑龍江省建設兵團,近十年磨礪后回到北京,26歲的他四顧茫然。不久,他和另外30余名青年一起,進入北京市文物公司工作,在專營瓷器文物的門市部學徒。6年之后王剛成為公司王府井門市部的副經(jīng)理。
幾年后,不甘于安逸的他,選擇了辭職,在新源里商場承包了兩層店面,做起了最不受國營文物單位重視的古舊家具的生意,并賺到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桶金。1991年,王剛引入外資,成立“源順工藝品有限公司”,并開上了自己的寶馬車。
1992年,王剛看到了北京第一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。兩年后,王剛站到了翰海首屆拍賣會的臺上,成為一名拍賣師。1996年,出現(xiàn)了越來越多的拍賣公司,頻頻向王剛求援,王剛選擇做起了做職業(yè)拍賣師。
十多年下來,王剛不僅是改革開放后從業(yè)最早的拍賣師,也成為了最優(yōu)秀的拍賣師。
回顧職業(yè)生涯,王剛對自己的判斷是,天資屬于中等偏下,所以只有以勤補拙。
對話王剛
《錢經(jīng)》:M
王剛:W
M: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好的拍賣師?
W:簡單的來講,好拍賣師有三條:一是對拍賣的理解;二是反應能力;三是處理問題的能力。這里面的原則是對拍賣的理解,要理解在拍賣時,你在這個瞬間的任何決定會涉及到三方的利益,要從維護決大多數(shù)人的利益和長遠利益來考慮,這才是關鍵。拍賣師不是在場地上的演員,而是在調(diào)整利益關系,三家利益相左時,總有些點是一致的,你要這一點上做出正確的決定,這個決定才是最正確的最好的。
出現(xiàn)問題時,腦子里要知道為什么。比如突然有人說這我還想要呢,這人可能是他替別人買,如果他買不到,他就拿不到傭金了,所以要爭。一個問題有五種處理辦法,你要找一個最好的辦法。一件東西高價拍出后,三年才能再上市拍賣,如果太高,三年里沒東西可拍,價格合理,明年就可以再上拍,這對拍賣公司來說是一種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模式。對市場,對拍賣都有好處。
做為拍賣師,要有正確的理解,才能拍好。主持說錯了,停,可以重來,但拍賣是不可能的,錯了就不能回頭。所以出問題時,其實像趕羊,羊向哪邊走,你就去哪邊轟一下,關注你在場上的表現(xiàn),這就是一個好的拍賣師要做的。另外好的拍賣師要關注政治、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才能把握大的方向。有經(jīng)濟危機了會不會對拍賣有影響,要有所準備,對拍賣結果要有基本的預計,大的經(jīng)濟背景,肯定會影響拍賣的小環(huán)境。
M: 衡量一個拍賣公司應該從那些角度來看?
W:衡量標準的次序應該是這樣的,結款率、付款率、成交率,最后才是成交總金額。只有結款率高了,賣家才會更感覺這家公司更有信譽;付款率上來了,才說明買家也買到了自己喜歡并且價錢適中的東西。這會形成一種習慣,以后總會來同一家公司買賣東西。買貴了,他下回來之前會考慮考慮。目前媒體和拍賣公司只就成交額的單方面宣傳來迷惑大眾,最終的結款率如何卻不說。沒有欠賬,那才是實力,F(xiàn)在蘇富比(微博)、佳士得提高了保證金,就是要提高結款率,這樣才能保證拍賣的良性進行。這也是拍賣公司要長遠發(fā)展的重要條件。
M: 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參與到拍賣市場,他們和傳統(tǒng)的藏家有什么區(qū)別?
W:這些年下來,場子上人們的氣質(zhì)都不盡相同,藏家和投資者區(qū)別很大。要成為藏家大家就要懂歷史、懂藝術、懂美學,多年來一直買同類的東西,不會涉及太多領域。但投資人不一樣,他們關注的是價格與之前有沒有差距,所以不關注買的是什么,看不好的可以找專家,不管喜歡不喜歡。他們既不是藏家,也不是專業(yè)的學者,這些人就是投資或投機的。傳統(tǒng)藏家在競拍時會流露出對價格的無耐,而投資人對舉牌的不在乎則在拍賣場上表露無疑。
M: 國內(nèi)的拍賣和國外還有多大差距?
W: 過去,我們拍賣學的是蘇富比、佳士得,就像是去西天取經(jīng)一樣的膜拜。通過二十年的發(fā)展,現(xiàn)在雖不再膜拜了,但這還是有好多方面沒法和他們比,畢竟人家有三百年的歷史。蘇富比、佳士得壟斷了世界絕大部分市場,而且有很多延伸的服務,把服務做的無限的大,只要想的到的,包裝、運輸、圖錄、抵押、典當?shù),統(tǒng)統(tǒng)囊括,當然中國現(xiàn)在也在逐步建立這些。
但有些是沒法馬上學到手的,海外公司幾百年建立起來的資料庫,各種客戶的資料、拍品的資料,均有收入。中國拍賣只有20年的歷史,而且前十年還沒有這樣的記錄。
當然國外拍賣行也有缺點,他們是純粹的是商業(yè)活動,沒有任何感情色彩。比如,你是買家,拍賣公司給你圖錄,如果一年之后不買了,不管是不是朋友就不再寄了。所以張宗憲說這些拍賣公司太差勁了,見個面打個招呼也不打。打個招呼又會如何?外國拍賣公司是唯利是圖。中國人是建立一種情感,如果是買家,管吃、管住、管玩,買不買是后話。在如此款待之后,也不好意思不買!當就這是中國的特色,是用感情來梱住你。
M:中國的拍賣公司未來可能遇到的危機是什么?
W:中國拍賣公司數(shù)量在全球算是最多的,北京就有一百多家,在全國占比最高。但全世界著名的拍賣公司只有兩三家,如果有一天進駐中國,他們的憑借資金、規(guī)范化、流程化管理、服務質(zhì)量、客戶管理等方面的優(yōu)勢,最終會一個一個吃掉中國的拍賣公司。中國為避免這些發(fā)生,一定要重組調(diào)整,做大做強。目前中國的拍賣公司,經(jīng)濟實力,資源都差不多,你爭我搶,像兩個小學生在打架,如果有個大人參加進去,那就不一樣了。所以目前的拍賣公司有點小,有點多。小公司適合經(jīng)濟大發(fā)展的情形,還可以。一旦形勢不好,可能就不行了。但和平的重組是不太可能的,只有在某次經(jīng)濟危機到來時被迫兼并重組。
M: 如何看待拍賣市場未來的發(fā)展趨勢?
W:相信市場的發(fā)展會越來越好。拍賣的幾個要素是買家、賣家、拍賣人,從物是拍品。這幾個方面這多年的變化,我們可以看出,整個市場的發(fā)展趨勢非常好。人的變化,從九成買家是國外的,到現(xiàn)在基本是大陸的,而且大陸的還跑到國外去,并占了百分之七八的比例,從東南向西北發(fā)展(西北有資源的,成了買方主體);委托方以前是收藏家居多,現(xiàn)在藝術品的創(chuàng)作者多了,經(jīng)紀人多了,畫廊多起來了;拍品數(shù)從原來的一場七八百件,到現(xiàn)在的一場二、三千件;品種從傳統(tǒng)的書畫、瓷器,到現(xiàn)在各個門類品種皆具;拍賣公司的數(shù)量也成倍的增加,現(xiàn)在即將要成立的就不下十家;單件金額、總成交額也不斷提升,嘉德第一場一千七百多萬,翰海三千多萬,還不及現(xiàn)在一件拍品的成交價;成交率的提升就更不用說,早前成交率大體在五成到六成已算不錯,現(xiàn)在夜場幾乎都百分之百;當然保證金也有變化,原來才一萬、兩萬,現(xiàn)在都要五十萬、一百萬;傭金從十個點漲到了十五個點;拍品征集的變化更有趣,原來是從國內(nèi)征集,現(xiàn)在是從國外征集,來國內(nèi)拍,原來是中國賣出去,現(xiàn)在買回來;
這些要素都在變,說明拍賣在發(fā)展在壯大。難不保有一天,中國的拍賣行業(yè)會因為某些原因會冷下來一段時間,因為發(fā)展的太快了,要停下來整理?偟内厔菔窍蛏,但過程中會有波動。 |